网络消费网 >  品牌机 > > 正文
生物脑与技术脑如何融合?脑科专家与智能技术专家“碰撞”!
时间:2023-04-22 04:49:55

读创/深圳商报驻穗记者 张莹主办方供图4月19日,以“打造类脑与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及产业新高地”为议题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松山湖科学城)发展战略咨询座谈会举行,全国院士、专家、学者共探脑科学、类脑技术、人工智能发展前景,为松山湖科学城创新发展支招。

陈志杰、杨雄里、程和平、马兰等院士,以及崔曙光、王立平、黄铁军、石光明、冯建峰、李洪革、鲁友明、张艳宁等专家、学者纷纷建言献策。


(资料图)

关键词:ChatGPT、东莞产业转型升级

“在ChatGPT引起全球热议之际,东莞召开高规格的脑科学与类脑技术的学术会议,不是一种巧合,不是‘赶时髦’,而是东莞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城市精神具体体现。在这一领域,东莞在认知层面上走到了前列。”

陈志杰院士认为,在战略层面,人工智能产业引起国家高度重视。具体到东莞,东莞应该围绕自身在人工智能领域特点,高屋建瓴,在思想性、框架性方面提前布局。

“既然在认知上先人一步,在人才、技术也要先人一步,加快引进步伐,布局未来。”陈志杰院士为东莞建言。

鹏城实验室副主任、教授石光明的团队和东莞企业有合作。“在ChatGPT出现之前,我们所知道的AlphaGo均为弱人工智能,ChatGPT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强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石光明表示,东莞要储备更多人才,以即将到来的强人工智能为东莞制造业赋能,提升生产效率,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黄铁军教授对于ChatGPT有自己的看法。他表示,ChatGPT并不具备大脑的信号表达和处理的基本特征,不具备脑的功能。脑科学是一个特别的信息处理装置,形成了复杂系统。在此意义上来讲,ChatGPT或许并不是起源于脑科学的人工智能。

鹏城实验室网络智能部副主任田永鸿教授则从人工智能在产业界的应用畅谈看法。他表示,东莞在大力发展新材料行业。人工智能未来可以成为包括新材料在内的基础科学有力工具。比如,“人工智能+材料”,可以减少材料研究中的试错过程,有望深刻改变材料研究的流程和工艺。”

“东莞在材料研究领域具有优势,如果未来结合人工智能、人工智能装置进行材料科学的研究,未来有望引领大湾区、甚至全国新材料的研究。”田永鸿表示,此外,对于制造业,人工智能可以升级整个流水线。东莞深厚的制造业基础,可以创造丰富的应用场景。

关键词:脑科学、“卡脖子”问题

在学术界,脑科学被认为是人类科学最后的前沿,是“头”等大事。

杨雄里院士表示,脑科学是最终极的科学,不只是科学问题,更是哲学问题。未来,人工智能发展到某个程度,将对人类社会产生深刻的影响。科学界有责任对脑科学、人工智能有更加清楚的认知,找到正确的发展路径。杨雄里院士进一步分享一个极具思辨性的想法,“人工智能可以借鉴大脑的运行方式,但反过来,大脑是否也可以借鉴人工智能运行的原理和方法?

程和平院士则从混合智能的未来前景发言。“未来,人工智能和人脑智能的结合,既混合智能特别值得业界关注,未来将有望形成一个新的巨大风口。当前,在业界,混合智能主要是引起业界关注的脑机接口技术。脑机接口指在人动物大脑与外部设备之间创建直接联系,实现脑和设备的信息交换。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脑图谱与类脑智能实验室副主任、研究员曾毅表示,我国为什么没有颠覆性的技术变革,出现卡脖子的问题,因为缺少原创性的技术个性。

复旦大学类脑人工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冯建峰教授建言,ChatGPT是一种大规模的信息处理方式,但并不是真正意义的人工智能。科学问题,需要科学引领。从源头出发,从基础开始研究。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李洪革表示,计算机的底层基础是二进制。大脑是以神经脉冲传递信息。“当遇到一个信息,神经脉冲是怎样工作的?人类对于脑科学的认知仍然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张强表示,只解决“卡脖子”问题,永远会被“卡脖子”。科技工作者需要从源头创新,基础创新切入,才有望真正解决“卡脖子”问题。

关键词:产业、人才

人才成为众多院士、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田永鸿表示,相比广深,东莞有成本优势,这有利于东莞吸收更多的人才。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杰出校长讲座教授、未来智联网络研究院院长崔曙光表示,东莞应借鉴深圳、广州的优势平台入驻东莞。比如,建设分院、创新中心,可以助力东莞在短期内聚集人工智能领域的科研力量。

“具体而言,东莞应优化政策,找出细分赛道的优势,形成差异化竞争,从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等方面予以推进,缺一不可。”崔曙光表示。

脑科学的一大产业化方向是生物医学领域。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脑认知与脑疾病研究所所长、深港脑科学创新研究院院长、研究员王立平表示,生物医药行业有一个特点,在某一项技术上的突破,可能带来行业的颠覆性变革,很快领先行业,反之亦然。东莞如果加大平台建设,有望在短期内聚集国际国内的生物医药资源。

“个人建议,东莞可以聚焦一期临床研究的创新药研发,政府和社会共同筹建基金,遴选相关细分领域,打造创新药研发的创新氛围,尽快形成在细分领域的领先地位。”王立平表示。

西北工业大学教授、校长助理张艳宁表示,要把握生物医药健康领域的发展,首先做好市场的调研,集聚市场人才、技术人才等各类型人才,梳理关键“卡脖子”技术,进行联合攻关。

审读:乔会青

关键词: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网络消费网的作品,版权均属网络消费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网络消费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网络消费网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热文

网站首页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0 www.sosol.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网络消费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联系邮箱:920 891 263@qq.com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6840号-15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