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消费网 >  品牌机 > > 正文
新民艺评|貌似“复古”浪漫 实则求真求诚
时间:2023-08-11 18:03:30

被网友赞为“复古的浪漫”的结婚登报潮,近日复苏风靡——95后、00后青年人热衷在报纸上刊登结婚启事昭告天下。细想之下,浪漫和仪式感在外,求真求诚才是内核。

之所以称其为“复古”,是因为在报纸上刊登结婚启事,在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就流行过一波,最初由1912年国学大师章太炎42岁结婚时为自己登报,开创了中国人结婚登报的先河。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但其历史怕是更为久远。早在英国伊丽莎白一世时期,莎士比亚与安妮·哈瑟维于1582年11月28日结婚的通告,是记录在当地教区的宗教法庭文件上的。在1813年发表的小说《傲慢与偏见》中,贝内特太太对宾利先生说,自己女儿结婚了但报纸写得很不像样……结合当时的社会状况而言,说明此事在19世纪就已是英国贵族和富有乡绅结婚时的习俗。一般市民如莎士比亚,通常是在地方民政机构和教堂结婚后,便宣告合法。

信息传播,始终是伴着技术发展而革新。1439年德国古腾堡制造出第一架印刷机,一小时只能印刷200张纸,沿用了近300年。印刷书籍普及,让越来越多的人学会读书写字。工业革命的来临,技术大幅度提升。1846年美国费城建造了第一台轮转印刷机,促进了报纸时代的来临。

而人类传播信息的需要,早在古罗马时期就通过每天张贴在公共广场公告板上的《每日纪事》传播,内容不仅包括新法律的提出、公共节日的日期,也包括出生和死亡通告——其副本,以莎草纸传抄的形式流传于市民之中。

因而,早在20世纪之前,无论是传播婚讯的情感需求,还是顺应技术发展的潮流,选择在报纸上刊登结婚启事,成为社会精英的必选项。

之所以以20世纪为分界线,是因为近百余年是人类历史上技术手段最突飞猛进的阶段。从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机器取代人力,是为工业革命。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计算机和互联网迅猛发展,是为信息革命。21世纪初至今,乃人工智能革命,机器都可能有自主学习意识……

前两次革命是对人的体力的解放,而人工智能革命,据说可能是对人的智能的解放?但是,人的情感,无论是在古希腊、古罗马时代,还是未来,都不会随着技术发展产生质变。所谓“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这首出自汉代乐府民歌《上邪》,至今通达人心。

“白纸黑字”这个成语,不仅仅是对印刷品的样貌形容,更是意味着“板上钉钉”“证据确凿”。这也就是网络小说家也十分乐于把自己数百万字的作品结集成册、出书立传。信息革命、智能革命,让实变虚;但被虚包围已久,就会觉得虚妄。这就是在评奖、评职称、公证等重要信息环节中,需要原件的根本道理。结婚证还没听说有电子版——当然,也可能是在数字世界里,这张证用途太过单一。

在报纸上刊登结婚启事,就是“白纸黑字”(或者红字)的真,就是情感确凿的诚。这一点无论是从19世纪的英国,还是到21世纪的全球各地,都是共识。这也是从一方面印证了一种集体无意识——白纸黑字的报纸,大概率比捕风捉影的网络靠谱。但这也给我们提了个醒——假设进入智能革命,连人的智能都不一定受自己控制的话,那爱情的真与诚是否更不可捉摸了啊!(朱光)

关键词: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网络消费网的作品,版权均属网络消费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网络消费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网络消费网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热文

网站首页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0 www.sosol.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网络消费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联系邮箱:920 891 263@qq.com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6840号-15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